专业的糖尿病医院

咨询热线:

400-737-1111  0851-8811-4040

百灵糖大夫:5类糖友的血糖控制目标,快来看看你达标了吗?
发布日期:2020-10-17 14:52:17浏览量:458



近日,罗阿姨和儿子在家测空腹血糖,两人的数值都在6.5-7mmol/L之间。医助回访时,却告诉罗阿姨,她本人血糖管理得不错,但她儿子血糖不达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罗阿姨非常疑惑,同样都是糖尿病患者,测得的血糖值基本相同,为什么一个合格而另外一个不达标呢?


百灵糖大夫: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以一般控制目标为基础,个体化制订控制目标为原则,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严重程度、良好的血糖控制意愿、并发症的风险等因素,个体化地设定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调整目标的关键原则是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和避免血糖过度波动。因为个体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类型的糖友,血糖控制目标也不同。







一、普通成年糖尿病患者


虽然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但不同的糖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标准要因人而异。对于普通的成年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血糖控制目标如下:


  • 空腹血糖:4.4-6.1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在4.4~8.0mmol/L

  • 睡前则要控制在4.4~6.1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




二、青少年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 1 型糖尿病,由于身体尚处于快速发育及性成熟时期,日常运动量变化大,饮食不甚规律以及缺乏对低血糖的自知力及应对能力、自我护理能力较弱等问题,如果追求过于完美的血糖目标,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还可能因营养摄入不足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另外频发低血糖可影响日后孩子的智力。因此,应适当放宽儿童及青少年1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建议如下:


幼儿~学龄前(0-6岁):


  • 空腹血糖:5.6~10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6.11~11.1mmol/L
  • 睡前5.0~11.1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8.5%

学龄(6-12岁):

  • 空腹血糖:5.0~10.0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5.6~10.0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

青春期和青少年期(13-19岁):

  • 空腹血糖:5.0~7.2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5.0~8.3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7.5%如无低血糖则尽可能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小于7.0%。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


与成年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较大,而且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老年患者可在没有明显低血糖先兆的情况陷入昏迷状态;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非常危险。因此,老年患者的标准也比成年人相对宽松。原则是“适当控制高血糖,严防低血糖”。


  • 空腹血糖控制<7.8mmol/L

  • 餐后血糖控制<11.1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 %


如果根据年龄再进一步细分的话,70岁的老人空腹控制在10mmol/L以下,80岁以上的老人空腹血糖控制在12mmol/L, 就是比较不错的水平了。

所以,虽然空腹血糖都是6.5-7mmol/L之间,以罗阿姨的年龄来说,这个血糖值是正常的,但对于罗阿姨的儿子来说,这个空腹血糖值就偏高了。




四、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


对于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或血糖波动大、频发低血糖(如“脆性糖尿病”)的患者,或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有晚期癌症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也应适当放宽。

  • 空腹血糖 <8.0mmol/L
  • 餐后 2 小时血糖不超过11.0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 %





五、糖尿病孕妇


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糖尿病孕妇的血糖一定要严格控制,使其尽可能维持在正常人的水平。建议如下:



(1)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控制目标:


  • 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mmol/L,

  • 餐后血糖<8.5mmol/L

  • 在避免低血糖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6.5%,用胰岛素治疗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2)妊娠期间血糖控制目标:


  • 空腹血糖<5.3 mmol/L

  • 餐后 1 h 血糖<7.8 mmol/L

  • 餐后 2 h 血糖<6.7 mmol/L。


注意:孕期血糖控制必须避免低血糖。1型糖尿病低血糖风险最高,其次为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显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GDM)低血糖最少。孕期血糖<4.0 mmol/L为血糖偏低,需调整治疗方案,血糖<3.0 mmol/L必须给予即刻处理。





  今日推荐---贵州省糖尿病防控信息中心




2015年5月25日,由贵州省卫计委、百灵、腾讯三方共同签署了 《贵州省互联网+慢性管理之糖尿病管理项目》并成立了贵州省糖尿病防控信息中心进行大数据健康的管理,由专家、医生带领的包括营养师在内的支持服务团队,将患者、医生、医院、信息中心,四方息息相联,并联动基层医疗与大型专业医院分级诊疗,结合贵州省卫计委居民健康档案,形成了日常动态医疗大数据,依据中国糖尿病医学干预知识库,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精准分组、集群化干预,做到对全省糖尿病患者的精准筛查以及血糖的科学干预及管理。


通过中心专业有效的医疗干预力争让贵州糖尿病的发病率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管理,让患者减轻疾病痛苦的同时减少经济负担,做到在糖尿病的领域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不能让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同时减轻政府在糖尿病领域的财政支出。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正在受糖尿病的困扰,想要加入贵州糖尿病防控信息中心的“互联网+慢病管理”系统,获得专业医生助理的专人照护管理血糖,可以拨打电400-737-1111或添加下方微信进行咨询哦!





百灵糖大夫:5类糖友的血糖控制目标,快来看看你达标了吗?
发布日期:2020-10-17 14:52:17浏览量:458



近日,罗阿姨和儿子在家测空腹血糖,两人的数值都在6.5-7mmol/L之间。医助回访时,却告诉罗阿姨,她本人血糖管理得不错,但她儿子血糖不达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罗阿姨非常疑惑,同样都是糖尿病患者,测得的血糖值基本相同,为什么一个合格而另外一个不达标呢?


百灵糖大夫: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以一般控制目标为基础,个体化制订控制目标为原则,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严重程度、良好的血糖控制意愿、并发症的风险等因素,个体化地设定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调整目标的关键原则是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和避免血糖过度波动。因为个体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类型的糖友,血糖控制目标也不同。







一、普通成年糖尿病患者


虽然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但不同的糖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标准要因人而异。对于普通的成年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血糖控制目标如下:


  • 空腹血糖:4.4-6.1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在4.4~8.0mmol/L

  • 睡前则要控制在4.4~6.1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




二、青少年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 1 型糖尿病,由于身体尚处于快速发育及性成熟时期,日常运动量变化大,饮食不甚规律以及缺乏对低血糖的自知力及应对能力、自我护理能力较弱等问题,如果追求过于完美的血糖目标,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还可能因营养摄入不足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另外频发低血糖可影响日后孩子的智力。因此,应适当放宽儿童及青少年1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建议如下:


幼儿~学龄前(0-6岁):


  • 空腹血糖:5.6~10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6.11~11.1mmol/L
  • 睡前5.0~11.1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8.5%

学龄(6-12岁):

  • 空腹血糖:5.0~10.0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5.6~10.0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

青春期和青少年期(13-19岁):

  • 空腹血糖:5.0~7.2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5.0~8.3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7.5%如无低血糖则尽可能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小于7.0%。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


与成年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较大,而且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老年患者可在没有明显低血糖先兆的情况陷入昏迷状态;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非常危险。因此,老年患者的标准也比成年人相对宽松。原则是“适当控制高血糖,严防低血糖”。


  • 空腹血糖控制<7.8mmol/L

  • 餐后血糖控制<11.1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 %


如果根据年龄再进一步细分的话,70岁的老人空腹控制在10mmol/L以下,80岁以上的老人空腹血糖控制在12mmol/L, 就是比较不错的水平了。

所以,虽然空腹血糖都是6.5-7mmol/L之间,以罗阿姨的年龄来说,这个血糖值是正常的,但对于罗阿姨的儿子来说,这个空腹血糖值就偏高了。




四、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


对于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或血糖波动大、频发低血糖(如“脆性糖尿病”)的患者,或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有晚期癌症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也应适当放宽。

  • 空腹血糖 <8.0mmol/L
  • 餐后 2 小时血糖不超过11.0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 %





五、糖尿病孕妇


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糖尿病孕妇的血糖一定要严格控制,使其尽可能维持在正常人的水平。建议如下:



(1)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控制目标:


  • 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mmol/L,

  • 餐后血糖<8.5mmol/L

  • 在避免低血糖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6.5%,用胰岛素治疗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2)妊娠期间血糖控制目标:


  • 空腹血糖<5.3 mmol/L

  • 餐后 1 h 血糖<7.8 mmol/L

  • 餐后 2 h 血糖<6.7 mmol/L。


注意:孕期血糖控制必须避免低血糖。1型糖尿病低血糖风险最高,其次为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显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GDM)低血糖最少。孕期血糖<4.0 mmol/L为血糖偏低,需调整治疗方案,血糖<3.0 mmol/L必须给予即刻处理。





  今日推荐---贵州省糖尿病防控信息中心




2015年5月25日,由贵州省卫计委、百灵、腾讯三方共同签署了 《贵州省互联网+慢性管理之糖尿病管理项目》并成立了贵州省糖尿病防控信息中心进行大数据健康的管理,由专家、医生带领的包括营养师在内的支持服务团队,将患者、医生、医院、信息中心,四方息息相联,并联动基层医疗与大型专业医院分级诊疗,结合贵州省卫计委居民健康档案,形成了日常动态医疗大数据,依据中国糖尿病医学干预知识库,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精准分组、集群化干预,做到对全省糖尿病患者的精准筛查以及血糖的科学干预及管理。


通过中心专业有效的医疗干预力争让贵州糖尿病的发病率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管理,让患者减轻疾病痛苦的同时减少经济负担,做到在糖尿病的领域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不能让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同时减轻政府在糖尿病领域的财政支出。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正在受糖尿病的困扰,想要加入贵州糖尿病防控信息中心的“互联网+慢病管理”系统,获得专业医生助理的专人照护管理血糖,可以拨打电400-737-1111或添加下方微信进行咨询哦!